阅读历史 |

第881章问题的遗留症(1 / 2)

加入书签

结婚之后,胡金康工作更卖力了,有空的时候还会去外面接点零活补贴家用。

只是一年之后,女儿出生,他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单位并没有给合同工办理社保与医保,老婆在城里也没有固定工作。

虽然可以凭自己的户口买到一些优惠的商品,但对于三口之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同时,胡金康还发现这种优惠,正在慢慢消失。商场、供销社渐渐不再有商品粮油供应,后来干脆就取消了那些票证。所有人都开始用现金直接购买,而且根本没有差价。

与此同时,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开始讨论类似“倒闭”、“下岗”、“买断工龄”等词汇。

几个月后,广告公司的上级单位,华天市商业总公司宣布破产,广告分公司自然也就跟着倒闭。

胡金康作为一名合同工,只是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贴,就“下岗”了。

往后几年,胡金康又回到四处打零工的日子。

等到户口政策再度放松后,胡金康便把老婆女儿的户口一并迁到了华天市区,他的解释是,虽然购买城镇户口的行为让他感到后悔,但他从村里出来的那天,就没想着要回去。

张峰听到这里,疑惑地问道:“那你父亲为什么还要回农村盖新房?”

胡幼萍回应道:“我一直生活在城里,当然不想回农村,对于父亲一定要回农村造新房完全感到不解。”

“我爸给我的解释是,他一买户口,户口就降价,后来城市户口的福利也取消了;等到后面好不容易把你们二人的户口也迁到市里,农村种田又不用交税了,甚至还有补贴,这说明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还值钱。”

“目前很多地方在搞土地流转,都可以坐着收钱了。当然,农村的土地,我是不想了,毕竟户口迁出去这么多年了。不过,老房子还在村里,以后万一在城市里呆不下去,总得有个落脚之地吧。”

张峰听到这里,觉得这些原先购买了城镇户口的人,也没有什么大事,毕竟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但听了胡幼萍接下来的说的事情,又让他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胡幼萍为了给张峰更多时间的按摩,又给他讲起自家邻居的事情。

胡金康邻居胡宏良曾经担任过几年村主任。他身材魁梧、大圆脸、眼睛不大,却自有一丝威严,加上走路不徐不急、为人言语不多,颇有一幅“官相”。

有人认为村官不好当:不管事,人家骂你占着茅坑不拉屎;管事,总会得罪一些人,因此,最后无论做什么,背后都是一句话:“不晓得又贪了多少钱。”

胡宏良一方面注重和上面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在村里却什么事都不管。既然什么事都不管,自然就不会得罪人。

至于村里人背后说的闲话,他根本不在乎。反正村民有求于他的时候,照样还是很亲热地喊他为胡主任。

当然,作为村干部,胡宏良早就悄悄给自己办理了“农转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农村到镇里工作。

只是,由于年龄和学历,胡宏良根本没有机会到镇里工作。后来,他又迎来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一个不到30岁的退伍军人。

在敢说敢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面前,胡宏良当然落选了。

既然留在村里没有面子,胡宏良便去投奔早就嫁到城里的妹妹。

只是妹妹直接对他说道:“想吃商品粮拿国家工资,就不要指望了,我到现在都没有固定的工作。”

“你买的那个户口,现在根本没用了。要是放得开,还能在城里找到事情做;要是放不开,就只能在家闲坐了。”

虽然自己的妹妹说那个城镇户口已经没什么用,但是胡宏良还是不死心。

他经常买来一摞报纸,研究上面刊登的招工启事,期望能找到一份正式工的工作。

时间一长,胡宏良终于失望了。报纸上刊登的那些他梦寐以求的工作,都有年龄、文凭、技术上的要求。

最终,胡宏良发现那个花了几千元买来的城镇户口,真的一点用也没有了。

总不能坐吃山空,迫于生活,胡宏良先后送过报、送过牛奶,还蹬过三轮车、摆过地摊、卖过水果……

胡宏良曾打听到城镇的贫困户可以申请廉租房,特地跑去打听。

工作人员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明确告诉他,需要分户才能申请,不过,当时的胡宏良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如何分户?最终还是只能买房。

再后来,胡宏良患上胃癌,一场手术下来,苍老了很多。

更令他郁闷的是,因为他是城镇户口,却从没上过城市医保,而农村的新农合又不能办理。所以,医疗费只能全部由自己负担。

张峰听到这里,心里有些惊讶,二十多年前,那场席卷全国的“农转非”风潮,是时代的产物,将许多农民卷入其中。

这些人在失去了土地,甚至宅基地后,大部分却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他们非城非农、进退失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