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回首走过的路(1 / 2)
腊月二十八一过,就等于过新年了。
从这一天起,京城各大衙门全部放假,一直到明年正月初十。其间,除值守人员每日点卯以应必须之外,各衙门例不办公。
张居正难得有十来天的清闲。
即便如此,心里依然放着国事。
知道水墨恒被武清伯请到李园做客,又惦记着棉衣事件这宗案子,所以腊月二十九决定会一会水墨恒。
确实有很多话想说。
本想将水墨恒接到自己府上。
可又担心水墨恒自扬州回来后就一直没有松下来,几乎天天忙着应酬,肯定也腻味得很。
虑及此情,索性自己溜达过去,与水墨恒约好,直奔水莫居。
在水莫居,水墨恒肯定轻松。
张居正也不拘束。毕竟是他的老宅,算来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主人。
坐在水莫居,跟自家没啥两样。
水莫居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一切稳定下来后,水墨恒几乎没有过问。
除了财政大权交给莫颜外,其它管理上的大小事务,全都是小冷和根治两个在打理。
其实,在水莫居,水墨恒反倒有些压力。也不为别的,只为一直默默不闻、不离不弃跟随他的几个姑娘。
当然,这事与张居正没法儿聊。
而且,与张居正喝酒聊天,肯定没别的,除了国家大事,还是国家大事。
两人在会客厅坐定,搞了几个小菜,掂了一壶酒,也不分什么主客,随便找个话题,就像唠家常一样说开了。
水墨恒开头:“张先生,听过国库现在很富裕了?”
提及这个话题,张居正满面红光,得意之色溢于眉宇,志得意满地问:“就今年一年,你猜猜看,国库储存了多少银两?”
水墨恒知道,为了筹钱,张居正与户部尚书王国光,那是四面开火,凡是能整到钱的地方绝不放手。
而最头痛的几个问题,通通让水墨恒冲锋陷阵。
不说别的,就专门对子粒田征收三分税银这一项,增加的收入保守估计,也得在一百五十万两之上。
加上对全国税关的整改,尤其是十大税关,这一块儿新增收的税银,起码也在一百万两以上。
就这两项,为国库增收的税银接近三百万两。
再加上其它各项,水墨恒略微算了一下,伸出五个手指,意思是五百万两。
张居正笑了笑,吃了口菜,说:“再猜。”
听这口气,还不止这个数。
因这一年大部分时间,水墨恒都在外头,先是去了荆州。荆州回来不久,又去了扬州。对国库存银这种事儿,他本也了解不多,于是伸出十个手指。
“一千万?倒是没这么多,这个数,这个数。”张居正用大拇指和食指做了一个“八”的姿势,“与隆庆六年相比,今年一年,节约下来的银两达到三百万两,加上新增收的五百万两税银,总共是八百万两。”
水墨恒举起酒杯,庆道:“来,干杯,祝贺!那你这个首辅岂不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最富有的首辅?”
张居正嘿嘿一笑,沾沾自喜,与水墨恒也不客气,仰头便干,自豪地说道:“我接任首辅时,还是大明王朝最穷的首辅呢。想当初多么艰难,老友王国光头发都愁白了,我做梦都想着怎么充盈国库,现在终于好了。他也从一个最穷的户部尚书,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最富有的大司徒。”
水墨恒看在眼里,这两年多时间,张居正确实用心用力。尽管在某些事情上做得不光彩,比如:王大臣一案、借冯保之手酿成左掖门事件驱逐朱衡……
但总体来说,张居正还是为国为民,一心为主,只是像高拱一样权利欲很大,千方百计集权于一身。
不过,话说回来,面对这样一个乱摊子,若不如此,他的改革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抵制,指定没有现在这么顺利。
张居正继续兴奋而诚挚地说道:“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你功不可没啊!来,我也敬你一杯!”
水墨恒客气地道:“应该的,应该的。若非张先生当初冒险将我引荐给隆庆皇帝,我哪有今天?”
张居正却谦虚地说:“不不不,像你这样的妖孽,即便没有我的举荐,你一样可以发光发热,声名鹊起。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倒是发现,要感谢你当初给我这个机会。”
水墨恒也不否认,意味深长地说:“彼此彼此,机会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留。张先生就是当宰辅的料当宰辅的命。你看,自张先生担任首辅以来,老天爷也帮你。”
“哦,此话怎讲?”
“这两年多时间,国家风调雨顺,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都未曾有水患发生。这难道不是老天在帮张先生吗?”
“是,是。”张居正微笑地点头。
水墨恒带着赞赏的语气,继续说:“其实,说是老天帮张先生,倒不如说是张先生用人有方。留用治河专家朱衡,启用潘季驯、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