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好日子确定(1 / 2)
喜事接二连三的来。
水墨恒将妹妹与根治的事基本解决后,小冷也在琢磨自己与小白的婚事,兴致勃勃地跑来询问。
得知水墨恒将婚期定在端午佳节前后,小冷当即决定写一封家书,禀明自己父母,也要择日成亲。
水墨恒高兴。
想着两个跟随自己的儿时伙伴,一个早就成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小冷似乎一直在等。
非要等自己结婚,他才结。
终于等到这一天。
对小冷,水墨恒很放心,不像蛋蛋,受父母的约束大。小冷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一旦决定下来的事,父母绝不会干涉。
……
水墨恒本想带水仙在北京好好游玩几天,逛逛紫禁城啥的,可水仙对玩儿不感兴趣。
皇宫他也不是没进过,关键心里一直惦记着药堂,而最为关键的当然是来京的目的超额完成。
本想催婚:最头痛的事。
结果压根儿不用。
所以,像水灵芝说的那样,恨不得即刻飞回凤凰村,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村里的人。
仅仅住了两天便要回去。
按照水墨恒的提议,水灵芝留下。
……
再说处理完毕棉衣事件,水墨恒和张居正一致认为,对朝廷的大公大僚有一个震慑作用。对三宫子粒田征收三分税银这项政策就算完美地得到贯彻,反对的声音逐渐变弱直至消失。
接下来。
张居正便要一门心思地搞“一条鞭法”的试点工作。而这项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首要前提便是要对全国的土地丈量清楚。
按照之前与水墨恒商量好的方针路线,将试点的第一个省府定在自己的故乡:湖广地区。
如今,张居正深感最缺的不是权力。
而是人才。
他的权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巅峰,甩出一向喜欢、也很擅长集权的高拱好几条街了。
张居正非常清楚,曾与水墨恒交谈的过程中也提及,之所以能取得现今的硕果,主要得益于李太后的大力支持。
当然,除了这个首要原因。
张居正身边还聚拢了一大堆可靠的人。
比如:政治上盟友冯保,与他里应外合;经济大咖王国光,十分擅长圈钱;兵事人才,北有戚继光、王崇古,南有殷正茂,京城有谭伦、汪道昆,等等。
再加上妖孽般的水墨恒,每到关键时刻,既给他出主意,又为他压阵,甚至冲锋。
尽管如此,张居正依然觉得可用的人才奇缺。甭说看不见的地方上,就是每天进进出出的内阁都是如此。
因此,处理完棉衣事件的第一件事,张居正便是增加了一位内阁阁臣:张四维。
这个张四维,也算是个“人才”。
当初推荐阁臣时,尽管在小皇上主持的廷推中,许多人觉得申辅时最为合适,但张居正坚持己见,列举了张四维入选的八条理由。
将他硬推了上去。
张居正看中张四维的哪一点呢?一个字:随。
张四维入阁之后,严格遵守小皇上的御旨和李太后的懿旨:“随元辅张先生入阁办事。”
将这个“随”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任何事情,张四维都不独自决断,必须请示张居正方可定夺。
其实,李太后和小皇上的那一个“随”字,也将张四维与张居正的关系定位得清清楚楚。
因此,虽然张居正让他分管礼部、刑部这两部的章奏封驳一应大小事宜,然而张四维恭敬谦逊,顺上为志。
不敢有一星半点儿的私意。
这正是张居正看中的地方。
但身边也不能全是这种人!
还得有像水墨恒或王国光一样能独当一面、对自己又不离不弃的大将之才。
毕竟是改革。
改革便会遇到激烈的碰撞。
尤其丈量土地这种得罪人的事儿。
没两把刷子真不行。
……
年前张居正便向水墨恒透了口风,很有可能委派他去湖广地区监督带视察。
若非迫不得已,张居正也不想将水墨恒外派,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水墨恒最靠谱。
这不,水仙刚一走,张居正便来拜访。
目的很明确,而且单刀直入,一上来便直奔主题:“准备啥时候结婚?”
只因水墨恒承诺过,要去湖广地区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等到先成亲,完成这桩人生大事。
所以张居正看起来比水墨恒本人还着急。
水墨恒将自己的想法告知。
两人看黄历一合议。张居正当即提议,不妨将日子选定在五月初二,那是个黄道吉日。
水墨恒没意见。
问几位姑娘,也都没意见。
就这样,将成亲的日子定了下来。
张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