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1章 相互推诿(1 / 2)

加入书签

李自成预备在遵义县增加三至四“里”,用于安置劳动积极的战俘,但跑遍了遵义县,却发现行不通。

遵义县原先的十三“里”,基本上都是开辟了路径,与遵义县城之间,都有通行的路径,如果要增加数“里”,必须重新开辟路径,否则,百姓又是生活在交通不便的深山。

想要开辟路径,对于大娄山麓的遵义县来说,实在太困难了,没办法,他放弃了增加“里”数的计划,转而在每“里”之内,尽可能开辟新的的土地,然后将原先的百姓合兵、迁移,将县城南部的东隅、永安、大溪三个“里”完全空出来,作为安置战俘的地点。

汉人战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保持汉民族的特征和习惯,并逐渐影响周围新归化的汉人。

在这个计划中, 唯一的难度,便是百姓的迁移,不过,如果百姓能分配到更多的土地,也许他们愿意迁移道附近,如果少量钉子户不肯迁移,也没关系,夹在汉人中,他们很快就会汉化。

为了彻底汉化遵义县的百姓,李自成打算,以遵义县城为中心,向每一“里”修筑一条官道,只要道路能达到相应的宽度,将来一并浇筑水泥大道,在遵义县率先实现“里里通”。

遵义的十三“里”中,北面的永安、南面的忠庄、天旺,原本就在官道上,只要将官道扩展至天旺“里”,这三“里”的中心地带,就会通行道路,剩下的十“里”,必须沿着原先的道路再行拓展了。

幸好遵义府与遵义县之间,还不到三十里,三千战俘为了土地,众志成城,已经完成了道路的扩展,开始转入“里”道。

马祥麟传来讯息,仁怀县已经完全拿下,问李自成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李自成立即传讯:大军暂时驻扎仁怀,尽量绞杀任何反对天命军的不臣之人,不久之后,将给仁怀县派去新的知县,在新的知县到来之前,先利用军队的力量,全面打倒土司,在百姓中开展“入汉籍、奉天主”的先期宣传工作。

仁怀县有十“里”之地,土地和人口仅次于遵义府与遵义县,是李自成下一个归化的重点。

李自成离开遵义县,回到遵义府,除了真安州距离遵义府太远,暂时放在一边,他要在府城内为遵义、绥阳、桐梓、仁怀四县招聘知县。

经过与孔兰川的协商,招聘知县采取“科举”的形式,只要诚心归化为汉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考核,考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天主教的教义。

从贴出告示之日起,报名时间为三日,考核之前的准备时间为五日。

由于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报名的人员,必须熟悉汉字,这样的一条规律,让许多有心参考的人,顿时望而却步,不过,府衙的告示中,明确告诉百姓,以后还会招聘吏员,条件不变。

给出的三日报名时间结束,不出李自成所料,前来报名的人员只有九人,基本上都是原先土司的后人,普通的百姓,虽然会说几句汉话,但根本不识汉字。

孔兰川将这九人集中起来,由府衙的吏员强化训练,除了加强汉字的学习,还解读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已经天主教的教义。

只有五日的时间,要想学好汉字,根本不可能,但学好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和天主教的教义、祷告文,却是不难,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基本上都能学会。

考核的事,李自成原本准备亲自来抓,但成都派出的传教士、汤若望派出的筑路技术人员分别到达了,李自成一面让他们实地考察遵义府与遵义县之间的路段,同时积累必要的筑路材料,之后便带着部分技术人员选址建立水泥厂。

最后在遵义府西北的白云岩找到了烧制水泥的合适材料,李自成抽调两个百户的战俘,专门协助技术人员生产水泥。

孔兰川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参考的九人,水平相差不大,综合个人的态度,最后选出田永茂、吴四喜、谭庐、罗文尧四人,分别出任遵义、绥阳、桐梓、仁怀四县的知县,至于落选的五人,只要平日加强学习,以后拆分县域,或是建设真安州的时候,还有可能得到重用。

田永茂、吴四喜、谭庐、罗文尧分赴各县,在天命军的保护下,开始在各县进行“入汉籍、奉天主”的推恩工作,同时,土地改革也是一并进行,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按照每丁二十亩的标准,重新登记人口、划分土地。

整个过程的核心,除了给百姓划分更多的土地,便是与“入汉籍、奉天主”挂钩,只有“入汉籍、奉天主”的百姓,才能得到相应的土地,先支持天命都督府的,得到的都是良田,更加靠近水口,最后剩下的,都是半山腰的梯形田,如果土地不够,还得自己开垦。

在每个县域内,都会留出一两“里”,预备给服役期满的战俘。

李自成回到遵义县,一面监督道路建设,一面亲自协助田永茂,尽快完成土地改革,不要误了冬耕。

田永茂按照李自成的指示,将北面东隅、永安、大溪三个“里”百姓,基本上全部迁出,只要他们“入汉籍、奉天主”,都会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