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三路征伐(1 / 2)
东吁国灭亡之后,超过七万战俘留在第四路桥公司服劳役,因为人数太多的缘故,第四路桥公司主要分为三部,一部在修筑了大理、丽江、六库三府之间的环形大道后,来到昆明,开始修筑昆明经曲靖至贵阳、遵义的大道。
另外一部,修筑的保山至顺宁、普洱大道亦已完工,只有少量人手留在当地,继续修建大桥,其余的人手来到昆明后,开始修筑昆明至广西百色、南宁、郁林,最后到达广东肇庆、广州的大道,这是华夏环形大道中南环的最后一段。
昆明至广州的大道一旦完工,华夏的环形大道也就全线贯通了。
第四路桥公司的第三部,,也是人数最多的一部,超过四万东吁战俘,修筑的也是最长的道路:昆明经玉溪、普洱、车里、孟艮、景迈,最后到达港口城市孟棉。
大道已经越过景迈,穿越念山后,只剩下至孟棉的最后一段。
因为路基已经完工,四万青壮集中在这一段修筑道路,显得极为拥挤,大大降低了修筑道路的效率,主管秦四海将一半人手撤往昆明,只留下两万青壮继续修筑这最后一段。
这两万战俘都过了一年的劳役期,现在都有了酬劳:大部分青壮每月半两银子,或者半华元,也就是五十角,与华夏士兵的军饷相同。
这样的酬劳不算高,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要养活全家,就有些吃力了,甚至比不上昆明城内的普通雇工,雇工的酬劳,每月一般是一两银子上下。
主要是青壮劳工们没有完成“入汉籍”、“奉天主”,如果他们完成这最后一步,就能与汉人同工同酬,还可以将家眷迁移过来团聚,以修路这样的繁重劳动,每月一两银子,或是华元一元,绝对不成问题。
只有少数“入汉籍”、“奉天主”的青壮,才能领到每月一两银子的酬劳,足足增加了一倍。
两万余青壮来到昆明后,李自成留下一半人手,专门修筑昆明城至所属各县的道路,甚至通向各家大型矿厂。
大型的矿厂必通大道,而且还要优先。
剩下的万余青壮,并没有加入修筑昆明至广州的南环,而是修筑昆明至红河府的大道,大道有官道为路基,东南方延伸至元江与白河的交汇处——河口县。
元江发源于云南中部的哀牢山,流向东南方向,经河口县流向安南国的老街后,被安南命名为红河,安南国都升龙,就坐落在红河右岸。
五月中旬,第四营传回讯息,老挝地区南部最后一座城池被攻破。
之前在攻打南掌国国都琅勃拉邦的战争中,南掌国王索林那旺萨被擒,索林那旺萨试图趁乱逃走,被天命军追击,坠入山涧而亡,南掌已经灭国。
刘宗敏将西面的琅勃拉邦山更名孟山,琅勃拉邦城更名孟山府。
随第四营出征的文官钱坤一,是携带了人事部签发的官凭和官印的,于五月十二日在孟山城就任知府。
孟山府隶属于云南省。
至此,前朝大明时代的“三宣六慰”,以缅甸省、景迈府、孟棉府、孟山府的形式,全部归入华夏版图,与“三宣六慰”不同的是,缅甸省、景迈府、孟棉府、孟山府,已经消灭了土司制度,完全任用流官,区域内的百姓,也会逐渐归化为汉人,入汉籍、用汉名、奉天主!
传回讯息的同时,刘宗敏秘密请战,请求一鼓作气征服安南。
李自成飞鸽传书刘宗敏:驳回!
连同行军,第四营在老挝山林中作战了三个月,将士们非常疲惫,至少要休整半个月,这段时间的战斗,要好好总结,尤其是北京步枪、山地、气候三个方面。
李自成的心思,主要还是因为气候。
安南的天气非常湿热,尤其是夏季,湿热的气候会让来自北方的士兵非常不适应,征服安南虽然紧迫,最好避过最炎热的夏季。
第四营来到云南之后,李自成并没有让第四营投入征服东吁的大规模战斗中,而是通过小规模的战斗,让将士们逐渐适应南方的天气,在南方度过了一个夏季,应该初步适应了吧?
不过,安南早就接受了华夏的先进文化,不是南掌(老挝)那种土司类型的国家可比的,须得小心行事,务求一战而胜,不要打持久战。
征服南掌国的时候,对列装了北京步枪的第四营来说,或许一个师就够了,李自成却动用了整个第四营,除了节约时间、让将士们尽快熟悉北京步枪,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将士们尽快适应南方的极端天气,适应在极端的天气下进行战斗。
北方极寒,南方湿热,华夏向南北方向扩张,都是十分不易。
因为西海舰队已经在西海府建立军事基地,李自成传讯高立功,将驻扎在塔威、西海两府的一个团将士撤回,部署在新立的孟山府。
孟山府北面是云南省车里府,西北方向是云南省景迈府,都是华夏的地盘,又同属云南省,边界划分由地方官协商解决。
但景迈府以南,孟山府有一部分隔着孟山与暹罗相邻,西南方向隔着澜沧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