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关中(1 / 2)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之后,便一病不起,河北陷入了夺位之争。袁绍的手下中分成了三派,一派为中立派,依旧以袁绍马首是瞻,并不愿意介入夺位之争。一派则是支持袁尚,以治中审配、逢纪为首。另一派支持青州刺史袁谭,以从事郭图、辛评为首。
其时,袁谭在青州,袁熙在幽州,唯有袁尚随在邺城。
审配暗向袁尚建言道:“如今我军新败,曹操虽不敢轻易北上,但眼下时局不稳,若公子能为主公分忧,必定见亲于主公!”
《典略》中说“尚为人有勇力”,这一点不假,但是还有另外一点却没有说清楚。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很多时候还真是如此。
袁尚算是个典型的官二代,由于一直跟在袁绍身边,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想,这也令袁尚在智、识方面并没有显现出枭雄之姿。这也是审配、逢纪选择了辅佐袁尚的原因之一。
哪个想要掌握大权的人会希望自己的主公是个文武全才呢?头脑越是简单,行事越是缺乏远见,则越是显出谋臣的重要性。
袁尚是亲眼见到父亲官渡大败的,他当然知道河北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本来一边倒的实力对比,现在变成了势均力敌。
而且经此大败,河北人心不稳,这也正是袁绍心忧所在。
“审将军望我为父亲分忧,可我当从何处下手?”袁尚对审配问道。
审配其实是个文臣,但是袁绍外宽内忌,对手下武将并不敢轻易任以要职,反而是以审配、逢纪这样的文臣谋士来统领后方军事,企图以此来进行互相牵制。
因此袁尚才称呼审配为将军,实际上审配哪里有将军的才干,当个谋士都算不上一流!这里也可见袁绍之败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袁尚不明白审配的话的意思,审配于是悄悄对袁尚建言道:“如今主公与曹操对峙大河南北,两方谁都不敢轻易再动兵戈,而关中的马腾已成为了左右时局的关键。公子若能向主公进言,派选得力说客前去拉拢马腾,主公一定会心喜于公子的远见卓识!如此既见亲于主公,也可稳住河北局势!”
“那谁人可以为使?”袁尚问道。
“荀谌可以为使!”审配建言道。审配知道荀谌一直以来并没有选边站,他去为使,才可以放心。
袁尚得到了审配的指点,于是立即向父亲袁绍进言,拉拢关中势力。袁绍果然大喜,便又考校袁尚,询问以谁为使最为合适,袁尚答曰“荀谌”。
这一回答可谓是深得袁绍之心。其实袁绍也早就看出了群臣中的分持两派,而此时袁尚却并没有向袁绍推荐自己这边的人,反而是推荐了一个两边不靠,立身持正的荀谌,这令袁绍很是满意。
“我儿心忧大局,不念私情,为父有儿如此,可以无忧矣!”袁绍躺在病榻上对袁尚称赞道,袁尚心中高兴,但还是要装出一副忧心凝思的样子。
审配跟随袁绍多年,自然知晓袁绍的性情,因此才建议袁尚推荐荀谌,果不其然,正和袁绍之意。
袁绍将这件事情交给袁尚来安排,袁尚于是亲自下到荀谌府上来请,以示恭敬。
既是袁绍命令,荀谌自当尊奉,于是便立即做好了准备,辞别了妻、子,带着袁绍的书信从邺城而出。
袁尚早早便来到了城门,要亲自送荀谌出使。荀谌见袁尚殷勤如此,自然也知道这是袁尚在讨好自己之意。
“荀先生早去早归!尚在邺城恭候先生,将来还望先生多多相助尚!”袁尚话里有话,荀谌怎会听不明白。
“公子不必如此,荀谌愿辅有德之主!”说罢便领着使队出城而去。
荀谌这一句话也说的滴水不漏。一者算是告诫袁尚不必曲颜讨好自己,二者也没有明确表明自己会站在哪一边,其三则是提出了自己的追求——“愿辅有德之主”,至于这个有德者是谁,那就看表现了!
这“有德之人”以前在荀谌的眼里是袁绍,因为袁绍是四世三公,而且是最有希望结束乱世之人。德一人不为德,德天下方是大德,这是荀谌一直秉承的理念,也是他追随袁绍的理由。
但是现在,其实荀谌心里也有些动摇了!自从袁绍占有了青幽并冀四州,打败了公孙瓒之后,荀谌发现自己眼中的袁绍袁本初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袁本初了!
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开始怀疑自己毕生的追求!
荀谌毕竟是名门之后,虽然袁绍走的路开始偏离荀谌的愿想,但是毕竟跟随袁绍这么多年,以荀谌的操守,也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就在这左右游离之中,荀谌一直闷闷不乐的跟随袁绍至今。
或许处事犹豫不决也算是荀谌的一个大缺陷吧!这一点上荀谌毕竟还是与自己的弟弟荀彧差了太远。
袁绍以荀谌为使,企图拉拢关中,而同时,曹操也派出了以钟繇为首的关中使团,恰在此时,刘征也派出了周群为婚使。
如此天下便都聚焦在了关中马腾身上,当然刘征并没有期望拉拢马腾,这一点刘征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