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节(2 / 3)

加入书签

他是真的忘了自己还在这, 不禁出声提醒他:“郎君——”

孟昔昭这才看向她,脸上还带着几分被打断思绪的茫然:“啊?有事吗?”

金珠:“……”

她无奈的笑了笑:“石先生的诉求,您准备怎么回复他?”

石大壮自从在隆兴府扬了名,金珠就不再直呼其名了,而是尊称一声先生。

隆兴府对石大壮无比的感恩戴德,在隆兴府百姓眼里,他们的第一大恩人是孟昔昭,而第二,就是这个名为石大壮的农师,连管理一应杂务的谢原,都要往后排。

然而,在隆兴府前呼后拥的石大壮,一回到应天府,就又进入了查无此人的状态,即使他穿上代表着达官贵人的绫罗绸缎,也没人搭理他,更不知道他身上竟有如此奇异的本事。

搞得石大壮十分郁闷,二者落差太大,以至于连阖家团圆的兴奋劲儿,都被打了一个折扣。前段时间,孟昔昭忙着受赏,忙着交接,又忙着坑人,石大壮的家搬到内城来了,他对这些事,也有所耳闻,所以不敢来打扰孟昔昭。但时间长了,他就坐不住了。

自从被重新安排到庄子里进行农务研究以后,他觉得孟昔昭这是又开始重视农耕了,所以高高兴兴的找到金珠,跟他申请,把自己研究的这些成果,对全天下广而告之。

一来他确实进步了,心怀赤诚,想要让所有百姓,都跟隆兴府的百姓一样,看着多出来的收成笑开颜;二来,他也有那么一点私心,还想再回到众星捧月、人人都称他农师的环境当中去。

但是孟昔昭听完了金珠的话,想都没想,就直接摇了头:“农肥的研究永无止境,这才哪到哪,让他沉下心来,继续研究,今年秋收已过,就是宣扬,也不急于一时,等到明年,春耕之前,我自会把他的成果上报朝廷,为他论功请赏。”

金珠默默看着他,总觉得他这话只是个托词。

诚然,秋收已过,此时正是农闲的时候,但除了北方地处寒冷,冬季的土地冻得硬邦邦,因此什么都种不下去,可在南方,哪怕只是这应天府,冬季的时候,也是可以种植一些作物的。

再说了,推广新的种植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彼时是一个隆兴府,所以他们赶着春耕推广,也不碍事,最多误上几天的农时,可这回是往全国推广啊,哪怕提前一个月,都不嫌多。

金珠的眼神落在孟昔昭脸上,孟昔昭感觉到了,但他依然神色如常,只装自己什么都没看见。

——总不能说他有私心,所以不想让天寿帝还坐在龙椅上的时候,把这功劳安在他头上吧。

即使研究这东西的人是石大壮,而供给石大壮的人是他孟昔昭,可世人才不管这个,在世人眼中,他们一个是天寿帝的子民,一个是天寿帝的臣子,他们俩的功劳,就等于是天寿帝自己的功劳。

毕竟不管他俩有多忙活,最终这政令发出去的时候,还是以天寿帝名义发出去的。

……要真把这种利在千秋的好事安到天寿帝身上,以至于后人因为这个,轻飘飘的评价他一句虽然一生昏聩、但也做了些好事,那孟昔昭真是死了也能被呕活。

所以,就让他也自私一回好了,先按着,不上表,等太子掌权了,再把这个提出来。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拖的越久,越不地道,好在按照流程,应该不至于真的拖到春耕那天去。

沉沉的吐出一口气,孟昔昭摆摆手,不想再说这个了,而是抬起下巴,让金珠把上个月的情况汇报给自己听。

…………

去年从匈奴回来之后,天寿帝赏赐他的那些良田,就已经在他面前过了明路,虽说天寿帝钦赐了他研究新式武器的权力,可其他的东西,以免被天寿帝知道,孟昔昭还是换了个地方,然后把自己的人,全都转移到新庄子里来了。

新庄子比旧的大十倍,单护院就有二百,一半是他自己雇来的,另一半是太子给的,他没权力养兵,家里的护院拿着的武器全是棍子,虽说威力也挺大,但到底不如真正的刀枪。

而太子的人就不用顾忌这些了,人家是正经的侍卫,而且多数都是郁家旧部,用起来也放心。

新庄子经过划分,有民用、军用、水利、农耕、饮食、以及专门的化学部门。

当然了,此时的人哪知道什么叫化学,孟昔昭是以醉心玄术的名义,请了一堆不怎么喜欢修行、就喜欢坑蒙拐骗的道士回来,他还慈眉善目的给他们开了一个动员会,表示他这人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看神神叨叨的东西,像什么点石成金,那个太厉害了,咱也不求真的能把石头点成金子,但你们要是能把一种东西,通过仙术,变成另一种别人没见过的东西,不管变什么,哪怕变成一堆粉末,本大人都会发下重赏。

这帮道士满脸迷茫,他们之前学的骗术,都是炼丹,孟昔昭的要求,他们简直闻所未闻,根本不懂他什么意思。

孟昔昭见状,颇为失望的啧了一声,只好纡尊降贵,给他们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弄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