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1章 诗中乾坤(1 / 2)

加入书签

乌鸦在天上飞,乌鸦从空中寻找绿棕狼肯定要比人在地上找快的多。

乌鸦往终南山方向飞。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终南山很大,林木茂密,山岭险峻。

即便是在天上飞的乌鸦想要在如此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之中找到一匹绿棕狼也是大海捞针。

“是终南山对吧?”天狼马上追问。

“绿棕狼一直都在终南山对吧?你不可能从东戴河带来一匹绿棕狼,你只是知道绿棕狼真正的藏身之地。”

“不,你只是知道一个大致的范围。”

天狼冷静的分析着,这家伙说20小时就是20小时,20小时有20小时的做事和解决方法。

她不是被他牵着鼻子走,她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原则。

“天上有一只乌鸦飞还不够,地上还得有人配合它立体搜寻才行,我即刻赶往终南山!”

天狼说着抬腿就走,她不需要征询罗绮的同意,因为他们刚才一瞬间已经用眼神沟通过。

罗绮也有同样的感应,靠人不如靠自己,所以罗绮完全支持天狼现在就去终南山跟乌鸦配合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找到绿棕狼并且完整的带回来。

她也相信唐老板20小时修复说。

20小时解决所有问题吧。

全梭!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华府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华夏广袤的国土之上?

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

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华府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华府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空谷幽兰就是波特写书的名字。

此刻罗绮脑子里想的是波特的作品。

有时候他们更客观。

可唐阳羽脑子里还是在盘旋王维的那首诗。

因为罗绮和天狼不知道的是,要找到绿棕狼必须破译和理解这首诗。

这是一个唐代留下来的诗迷。

其实唐阳羽所理解的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那么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要了解真正的终南山,只要研究透彻这首五言律诗就可以了。

这是诗人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接着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