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六叔公前面引路大黑狗偃旗息鼓(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时候?我们洗脸睡觉的时候。天黑以后,我就说不清楚了,具体时间,我说不好。”

“你们晚上洗脸上床是在什么时候?”

“不一定,没有事情的时候,就早一点,有事,或者有人来串门的时候,就迟一点。您容我想一想,从清莲离开我家,到谢迎华到我家来找清莲,这中间,大概有一个是时辰吧!这件事情要不要紧,要紧的话,你们等一下,我去把高正才叫过来,他也许能说清楚。”

夏清荷的提议正中郑峰下怀,撒网打渔的人自然希望网撒的范围大一些,高正才能来,那当然好了。

“清荷,你快去吧!雪太大,路上要小心一些。”夏老师道。

夏清荷打开门,迎着风雪,冲了出去。一些雪花飘进了房门。夏家的院子里面已经铺了厚厚一层雪花。

郑峰和夏老师的谈话继续进行。

“夏老师,知女莫若父,我们想请教您,你们的女儿夏清莲在结婚之前……特别是在出事之前,您有没有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或者和什么人有接触?”

“清莲和她两个姐姐一样,是很听话的孩子,这几年,我从教师岗位上下来,一直呆在家里,清莲除了下地干活,整天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转,三个女儿是我们老两口看着长大的。清莲尤其懂事,她人长得比她两个姐姐都漂亮,心气比她两个姐姐高,但她能体谅做父母的难处,她和迎华见面以后,很快就好上了,并且很快就答应嫁到谢家村去,没见她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至于结婚以后吗,她回过一次门,我看她很高兴的样子,唉,孩子她娘,清莲回门的时候,有没有跟你嘀咕过什么呢?”

“没有……清莲什么都没有说。她不是和清荷呆在一起,就是和清水呆在一起。吃过在晚饭以后,她就和迎华回谢家村去了。”老人不紧不慢道。

话问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法再问下去了。

在夏老师往火盆里面添木炭的时候,门开了,两个人裹着一身的雪花出现在门口。他们就是夏清荷和她的丈夫高正才。

夫妻两在门口互相掸了掸头上和身上的雪花,然后走进堂屋。

”郑局长,我男人说了,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七号晚上,谢迎华到咱家的时间是在公社广播结束以后。正才,我说的对不对啊!”

高正才点点头,看样子,高正才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人。

“公社广播结束是在什么时候?”

“在八点。”夏清荷道。

“不错,我们公社的广播是在八点结束。”张云鹏道。

“夏家堡到谢家村,步行要多长时间?”郑峰在谢家已经提过这个问题。

“从咱们夏家堡到谢家村,如果不耽搁的话,我估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夏老师道,清荷,你到谢家村去过几次,我说的对不对?”

“不错,是在一个小时左右。”

郑峰在算一笔账,按照夏清荷的说法,夏清莲是六点钟左右离开姐姐家的,而谢迎华是七点钟左右离开谢家村的,如果两个人走得是同一条路的话,那么,夫妻俩是应该在渡口到谢家村这条路上相遇的,虽然,郑峰没有问谢迎华走的是那一条路,但谢迎华说过,他是到夏家堡去迎夏清莲的,所以,他走的一定是夏清莲常走的路。可谢迎华竟然没有遇到夏清莲,这能说明什么呢?

结束谈话的时间在九点钟左右,夏老师执意要将同志们送到沙河桥头,夏清荷夫妻俩不放心夏老师,也随同前往。

路完全被雪覆盖,一脚踩下去,脚脖子就看不见了,路上没有一个脚印,这么大的雪,乡亲们都呆在家里围着火盆烤火,或者干脆坐在床上捂被窝了。

夏老师止步于沙河桥的西桥头,当同志们走进一片树林回望桥头的时候,三个人影仍然伫立在那里,雕塑一般。

从沙河桥开始,路上出现了脚印和自行车的车轮印,自行车的车轮印或浅或深,始终不在一条线上,脚印倒是很有规律,也很实在,此人显然是推着自行车走的。雪太厚,路忽高忽低,自行车是没法骑的。

小刘庄就在大沙河的东岸,照理,沿着大沙河的东河堤向南走就行了,但由于在距离沙河桥三里地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这条小河的名字叫五敦河,在距离大沙河两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坐小木桥,要想到小刘庄去,必须经过这座桥。所以,同志们要走的路线是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半个小时以后,张云鹏站在了小木桥上。小木桥是由树棍子搭起来的。栏杆、桥面和桥墩全是树棍,桥长约六米,宽越两米,栏杆上缠绕着一些铁丝,铁丝已经生锈。

过桥之后,眼前出现三条路,一条路朝东南。一条路朝南,另一条路朝西南,同志们要走的是朝西南的这条路。而自行车的车轮印朝东南方向延伸而去。另外两条路上,一个脚印都没有。

这条路和其它路不一样,这条路上非常的空旷,从沙河桥到小刘庄,同志们没有看到一个村庄,也许是被树林遮挡住了,张云鹏说,村庄有,但距离山路比较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