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节(2 / 3)

加入书签

听闻汝南郡王的字眼,觅瑜登时有几分坐立不安。

赵家与汝南郡王府的事并没有闹到明面上,长安城里只知赵家姑娘得了帝后青眼,被许配给太子,不知道她在此前曾与郡王议亲,还差一点就成功了。

帝后不同,她既然要嫁给太子,赵家势必不敢隐瞒此事,而她能够顺利成为太子妃,想来帝后并不介怀。

她的娘亲也对她说过:“圣上肯下旨赐婚,就说明中意你,你不必感到任何自馁。娘的纱儿是天底下最好的姑娘,有资格嫁给天底下最好的儿郎。”

但在此时此刻,她新婚的头一天,她婆母的跟前,她还是分外忐忑,暗暗交缠置于腹前的双手:“儿臣、儿臣……”

皇后误解了她的不安,笑着出言宽慰:“别怕,母后不是在责怪你。”

“隆儿喜欢你,不代表你也要喜欢他。他与你有一救之缘,又与你相处多日,都无法获得你的芳心,是他不好,他没有用,不怪你。”

“好在你二人终究缘分未尽。”皇后感慨般笑道。

“半年前,你父亲向皇上求旨赐婚,母后能看出来,他是真的没想过把你嫁进皇家,但母后深觉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遂说动皇上,将你许配给了太子。”

“如今,你与瞻儿结为夫妻,母后心里总算放下了一块大石,希望你不要责怪母后的擅自做主。”

觅瑜怎么会怪罪呢?就算真的怪罪,她也不可能把这份情绪表现出来。

她微笑着道:“太子殿下待儿臣很好,儿臣很感激母后,让儿臣能拥有这么一位体贴的夫君。”

“瞻儿是比隆儿要体贴些。”皇后含笑附和。

“虽说他们是同一人,但脾性不尽相同,隆儿顽劣,瞻儿沉稳,往后,你若是在隆儿身上受了气,尽管在瞻儿身上讨回来。”

觅瑜听得一呆,不知道皇后这话是真心的,还是客套话。

太子是沉稳不假,可他喜怒不定,七情不上面,相比奇王更让人感到畏惧,她怎么敢主动招惹他?

还有奇王,他与太子的记忆并不相通,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自己娶了妻,在他眼里,她这个太子妃是他的嫂嫂,到时她该怎么面对他?

真是想想就觉得头疼。

算了,不去想了,她只需要尽到太子妃的本分就好,其余的之后再说。

她乖巧微笑:“是,儿臣记住了。”

接下来,皇后又拉着她说了一通话,多是些太子的日常喜好,还有身为奇王时的情况,觅瑜认真听着,一一记在心里。

直到宫人来报:“太子殿下求见。”

皇后才止了话,让盛瞻和进来,免了他的礼,笑言:“同你父皇商议完事情了?”

盛瞻和颔首:“是。孩儿来母后这里接纱儿回去。”

觅瑜敏锐地察觉到他又换了称呼,不仅换了她的,也换了他自己的。

他自己的称呼她能理解,比起翻脸无情的圣上,悉心抚养他长大的皇后自然更得他的敬重,自称“孩儿”而不是“儿臣”在情理之中。

换掉她的称呼,她就有些不能理解了,是为了彰显对她的亲近吗?可她尚未来得及告知皇后她的小字,他这么称呼,皇后知道他是在说谁吗?

不管怎么说,皇后对他的这份表态都十分满意,笑道:“母后原想留你二人用午膳,但想来你们更愿意回去东宫,既如此,母后也不多废话。”

她叮嘱了夫妻俩一番,便放他们离开。

回去的途中,一名身着紫金道袍的道人与他们相遇,觅瑜一看对方的装束及后头跟着的两名道童,便知其身份匪浅,恐怕是得圣上敕封的神妙真人。

果然,对方向他们见礼,施的是道家礼,自报的名号也是“不空”,正是神妙真人的道名。

“贫道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

觅瑜回了一礼:“见过真人。”

盛瞻和没有动,目光淡淡扫过紫袍道人:“真人何故来此?”

神妙真人拱手遥敬一礼:“贫道闭关炼丹三年有余,终于在今日丹成,特特赶来献予圣上,不想遇到了殿下与太子妃,看来是喜事成双啊。”

“贫道在这里恭贺殿下新婚大喜,心愿得偿。”

盛瞻和道:“真人闭关三年,方一出关便能得知孤的近况,当真耳聪目明,拥有通天之能。”

觅瑜心头一跳。

神妙真人拈须而笑:“殿下误会了,贫道一介小小道人,哪有什么通天之能?不过是在来的路上听闻了一耳罢了。”

“殿下新婚大喜,本该以厚礼相赠,可惜贫道此行出来得急,不曾带什么贺礼,不如以此物暂抵,待来日——”

他一边说,一边伸手往怀中摸去,被盛瞻和出言阻止:“不必。真人随身携带之物定非凡品,自当献给父皇。真人的好意,孤心领了。”

神妙真人从善如流地停下动作:“是,谨遵殿下之命。”

盛瞻和道:“真人若无要事,便赶紧去含元殿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