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17节(1 / 5)

加入书签

谢慕林直接翻了个白眼,转身出了屋子。

马路遥家的一直站在院子里,把屋里的对话从头听到尾,眉间紧皱,面露忧色。

谢慕林一出来,她就立刻迎了上去:“二姑娘,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才好?老太太若是一直不肯走……”

谢慕林打断了她的话:“她肯不肯是她的事,要不要带她走,是我的事。现在大雨还没下,流民还没来,我们只需要事先做好防范工作就行了。派人去平望镇打听消息,那里南北客商云集,人流量大,消息比湖阴县城要灵通得多。再派人去河道上游地区留意河水状况,一旦瞧着不妙了,立刻赶回来报告!

“船只、食水、衣物、药品、金银,还有挡雨、防寒的物品,这些我们都要事先准备好,能漂浮在水上的木板也囤积一些,船要保持随时可以开出的状态,下人禁止吃酒。如果什么事都没发生,那自然再好不过,我们不过是花了些钱,白费了些功夫罢了;一旦出事,无论是水灾还是流民,我们都可以立刻逃离谢家湾!”

马路遥家的听一句点一次头,心里有了主心骨,顿时就安稳下来了。不过她还有一个隐忧:“若是老太太到那时,还是嘴硬不肯走怎么办?倘若姑娘真的丢下她,今后的名声就不能要了!”

谢慕林扯了扯嘴角:“所以我不会做这种傻事。真到了那一刻,大不了叫仆妇抱上她走人,她还能挣扎逃脱不成?她想得倒美呢,还以为有这一宅子的下人侍候她,就能万无一失,真真是没经历过真正可怕的灾难,才会有如此天真的想法。她自己要找死,我也不会叫这一宅子的无辜男女给她陪葬!”

结好

第二日傍晚,大雨一如谢泽山所言,降临湖阴县。

这雨一夜未停,等到第三日午后,雨势才减弱了些,从大雨转变成小雨,然后等到天黑,方才慢慢停下。然而第四日清晨天亮之后,天空中依然乌云密布,可见这雨停了,也不过是老天爷稍稍歇口气,很快又会再度下起大雨来,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谢家老宅经过整修,地下排水管道通通翻新过,又有水泥铺面,因此运作良好,宅内各院落都不曾出现积水现象。后院围墙也经过加固,山上更在谢慕林的命令下,补种过灌木和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没有产生泥石流的危险。雨水通过几条新近粗挖的排水沟,潺潺从山上流下,汇入河中。

然而河水暴涨,也缓缓靠近了河岸线。老宅门前长达一里的河堤,谢慕林都命人用水泥和砖石加固、加高过,但资金、人手、材料、时间都有限,工程量不大,也不知道能起多大的作用。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重修过的砖石码头在河水暴涨下,依然坚固如初,运作良好。如果还是原本那个破旧的木板码头,只怕早已崩塌了。

为防万一,谢慕林还在自家老宅的后门处,存放了一批物资,并将门外的山间小路提前用水泥铺面,一直铺到可通往后山前湾村的路口为止,还留出排水沟,以防万一。一旦河水继续暴涨,越过堤岸,漫到老宅门前,宅中人不能从前门逃脱的话,后门也还有条路可离开。

多亏她之前捣鼓出了水泥这种东西,在把配方送给十三房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后,也在老宅附近留了一个小规模生产的窑口,又因为修老宅的事,剩了一批材料未使,全都堆积在老宅东北院的库房中,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否则如今想要用这种廉价的材料在老宅周边进行快速修路作业,完全是做梦。

听说十三房的水泥作坊,最近生产的水泥供不应求,光是族里、谢家角的需求,就应付不过来了。谢谨华已下令作坊工作,准备建造第三个窑口,可如今大雨滂沱,哪里建得起来?就算建起来了,原材料也不足。

谢谨华这回终于开始考虑,作坊里三房派来的监工老贾头提的建议,到外地去寻找水泥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另建作坊了。

不过那是日后的长久打算,如今暂时顾不得。为了不浪费资金,他也停下了加建窑口的打算,只命作坊里的工匠加班加点,尽量多地制造出水泥来。等谢家角的需求被满足了,竹山书院那边也要买呢,当然,那也是谢家自个儿的产业,因此可以打个折扣。不过,县城那边,县太爷已经命人递了信过来,很可能也是打算要“借”用或是采买谢家水泥的意思了。谢家有谢璞这位从三品高官在,竹山书院名望又高,估计县太爷不会太过分,选择后面这种做法的可能性更大些。但谢谨华也不认为自己能趁机赚什么钱,估计给个成本价,或者稍稍亏上一点,还是可以的……

连湖阴县令都看到了水泥的好处,别人又怎会看不见?县城里的大户人家暂且没有这方面的需求,目前尚未有所动作,但与谢家湾相邻的前湾村,已经有村老带着晚辈前往谢家老宅,想要从谢家三房手里买到一些水泥,用来加固他们村的河堤了。

谢家老宅附近有一个烧水泥的小窑,在附近的人家那里,并不是什么秘密。

老贾头的长子贾大没有跟着父亲和兄弟一块儿前往十三房的水泥作坊当差,目前还留在谢家老宅做事,近日一直在负责这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