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节(2 / 4)
利在压力之下终于明确了态度。不过,他并没有把这种喜悦流露出来,而是说:“胜利,组织部门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有专门的考核程序,市府方面不会过多的参与更不会干预,你们可以按照组织程序推荐人选。”
常胜利说:“好!我们一定会严格按组织程序办事的。”
对于常胜利的这个表态,伊海涛是十分满意的。
增配一名办公厅的副主任,如果现在开始走组织测评和考核程序,最快估计也要半个月,而楚天舒是上一次拟提拔任用的人员,已经走过组织程序,只是因为绯闻事件被暂时搁置了下来,如果有动议的话,只要在常委会上通过一下就ok了。
该谈的都谈了,常胜利告辞了。
伊海涛将常胜利送到了门口,握手之后,吩咐楚天舒送一下常部长。
楚天舒将常胜利送到了电梯口,抢先按了下行键,一直等到电梯门关上了,才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伊海涛拨通了唐逸夫办公室的电话,说:“逸夫,我是海涛,我同意你的意见,年轻人要给他们机会,小高、小楚他们都一样……”
下午两点半,伊海涛去参加书记办公会。
书记办公会原本就不能算是正式会议,只是议事会议。所以,也不能说谁有出席资格谁只有列席资格。
尤其像现在这种情况,政府一把手一般是兼职市委副书记的,但是市长没有确定下来,就缺了一名兼职副书记,故此,名义上能出席书记办公会的只有书记朱敏文和副书记郭鸿泽两人。
很显然,两个人开不了会,只能算是碰头。
好在书记办公会也不是一个决议会,真正的决议,需要在常委会形成。
正因为书记办公会属于临时性会议,既可以由书记提议临时召集,也可以由某位常委向书记提议,再由书记召集,所以列席会议的人员,便由书记指名,议题也具有临时性,通常是一事一议,可以务实,也可以务虚。
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朱敏文干脆将书记办公会的规模扩大,他和郭鸿泽是当然的出席者,伊海涛和唐逸夫也成了固定的参加人员,再需要参与的,就由朱敏文来指定。
书记会还有一点不同于常委会。
常委会是正式会议,参加的人多,常委们如果没有足够重大的理由,是不能缺席的,除非极少数特殊情况召开临时常委会,一般都是以例会的形式召开。
既然是例会,时间不可能太长,所以,每次常委会,都由市委办公厅详细列出所议事项,提前将议题以及开会时间通知常委们,以便有足够的酝酿时间,也便于担任县区主要领导的常委安排好手头上的工作。
这次书记办公会的议题,名义上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在明年两会召开之前,开展自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复查、审定机关单位公务员编制数工作,将“定岗定编”落到实处。
因为目前还处于学习动员阶段,因此,本次书记办公会就属于务虚的性质。
由于涉及到机关的“定岗定编”工作,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常胜利、市委秘书长金坐佳和市府副秘书长黄如山被指名列席会议。
“定岗定编”工作太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但本质上还是一次利益大调整。一方面,要通过这次“定岗定编”解决许多无编、临时人员的编制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无足轻重的单位,要取消一部分编制数。
收到文件后,整个青原市的机关单位从上到下轰动了一阵。
在政府机构或其他职能部门,因为编制限制,临时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般说来,机关单位的临时工有两种,一种是领导配偶或亲属;一种是属于本单位的机动岗位,有些实际工作很需要固定人手,但纳入正式编制又太浪费,一般就以临时工的形式招聘了。
表面说是定编,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增编、减编,对于每一个机关单位而言,包括市委市政府内部,当然是希望有增无减,编制越多越好,重新“定岗定编”,许多单位就能趁机解决部分临时工的编制问题。
可是,为了体现改革的成效,体现政府的高效务实,正式上报的编制数一定是有减无增的。
朱敏文介绍了此次人事改革的由来和意义,最后,他说:“延平书记和明松省长都明确指示,全省政府机构将推行大部制,原则是把一些类似的市属局合并,进一步减员、分流,着力解决政府机关单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个改革政策,与放宽市长候选人学历和年龄条件有异曲同工之妙。省委书记南延平和省长乔明松都希望把干部人事工作这一潭死水搅活,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现人才,从各自的方面促进领导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做出更大的业绩。
按照分工,召集政府工作的伊海涛自然是牵头负责人。
但是,这对他而言,实在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他心里很清楚,人事改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