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小两口儿(种田) 第77节(1 / 3)

成亲一载,今晚他们,才不过是第一次同床共枕。

霜降过后, 牛家村淅淅沥沥地连下了五六日小雨。

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很快冬天来临,所以这天儿啊, 冷得人直缩脖子。

雨停后, 阴沉沉的下午, 郁府的大门被人叩响。

老张头儿是从京城跟到乡下的郁府的老人了, 有几分眼色,一看来者,特别是头前的两个, 锦衣貂裘, 脸上虽冲他笑得一团和气,可人眉宇间自带一股威严之色, 怎么也忽略不了, 不免暗暗纳罕,猜测定然是官府中人。

再看他们身后跟随的几个,散在四处, 状似看风景, 不显山露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个个黑衣短打,这一看就是练家子。

他知道来人身份不凡。

衙门里的人找上郁家, 会有好事么?

张老头紧张而客套地询问来人有何贵干。

对方却只道是郁齐书的同窗好友,姓徐,路过汉阳城,顺便来拜访探视, 希望不要惊动了府中老爷和夫人, 再三叮嘱。

来了大人物, 暂不知是不是客, 不告诉老爷夫人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张老头儿会行事,面上恭恭敬敬地请人稍待片刻,他进去禀报了后回复客人。

关上门后就跑去找管家。

“会不会是大少爷那件事情还没了结啊?”他担心地问。

听了张老头儿对一行来人的描述,周保也觉兹事体大,慌忙领着他一起去见郁齐书。

“姓徐?我知道了,确曾是我的同窗好友,不必紧张,便请他们直接来兰苑吧,不要惊扰了夫人和老爷。”

有了他这句话,周保和老张头儿方松了口气,疾步出府,将客人毕恭毕敬地径直请到了兰苑。

煮茶倒水,周保亲力亲为,更在院子里听命侍候。

客人进了屋,两厢相见甚欢。

片刻后,周保听到里面郁齐书吩咐他,“去把大少奶奶叫来。”

芦花正领着一群织娘绣娘挨个儿在给各房主子裁量冬衣。

都快要入冬了, 现在才做冬衣,委实很晚了。

搁以往,三个月前这件事情郁府就该定了下来。

都是郁家几房自讨苦吃。

其实周保领了冯慧茹的命, 原是早去邀了县城里几家绣庄前来给后院女眷们做冬衣的, 但那时候郁家几个女主子还心高气傲着, 当还是在京城里呢, 都看不上人家的料子和手艺,觉得样式老气、料子也差,只得先给丫头婆子们做了。后来周保又换了几家布庄给主子们挑, 仍旧看不上, 还提出非省城绣娘做的不要,要周保去汉阳城请人, 冯慧茹就生了气。

“那就不管了, 撂一边儿。哼,这会儿嫌这嫌那,等天气凉了, 粗布衣衫也会往身上套!”

她的话果然应验。

霜降一来, 跟着天儿一日接一日的阴雨绵绵,连绵不绝,好似提前入了冬。

郁泓几个小妾同李小莲那几房儿媳妇是后来才回牛家村的, 众人都以为在乡下住不长久,所以根本就没带多少衣服来,这下好,一个个冷得不愿出房门。

儿媳妇一天天找她诉苦, 郁泓的妾室也来找她做主, 李小莲就出面, 冯慧茹方才将此事再度提上日程, 由着芦花去处理。

人是从县城请来的,来一趟不容易,又是好几个布庄和绣庄一起动作,人家带着姑娘和活计赶了两个时辰的路,又带着十几卷布匹料子和衣服式样供郁家人挑选,装了四五辆马车,兴师动众的,芦花便想着尽快弄完。她吃了早饭出的门,一直在外忙着这事情,忙得中午都没回兰苑服侍郁齐书吃饭、休息一下。

冬衣不止要做到保暖,还要显出女人们的妖娆身材,十分考教绣娘们的技艺。又要到年节了,去旧迎新,得穿得隆重,到时候全家人还要搞祭祖上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祝祷仪式,见人见客,料子也不能差。

芦花事先收集了各房女眷的要求,能满足的应下来,不能满足的,讨价还价,议定好,周保才根据需求请的人来,要哪家的布,哪家的绣娘,有条不紊,避免白费功夫和不必要的差错。

她再带着布庄和绣庄的人亲自走一趟,挨家挨户,各房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定的什么面料、要做什么样式、统共几件袄子几条裙子……都当面确认好,避免到时候有人借机找她的茬儿。

这份差事,她尽心尽力,又心细如发,万事都想到了,真是没得挑,冯慧茹很满意。

周保听见郁齐书在里头吩咐他去叫大少奶奶来,当下一拍脑门儿。

糊涂!

郁齐书已婚,家里来了客人,怎么能忘记通知兰苑的女主人呢?女主人不出面来招呼客人,像什么话?大少爷定然生气了。

忙高声答应一声,立刻出去寻芦花。

芦花正在秦思思院里。

一屋子的女人,都围着秦思思和她的女儿,细声细语地征询母女俩衣衫料子和款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